體育資訊5月9日報道宣稱 今天,媒體人付政浩在社媒上談到了CBA和NBL一些情況,表示CBA這兩年渴望賣隊的那幾家俱樂部到處詢價卻難覓接盤俠,此外河南男籃退出了NBL。
付政浩微博原文如下:
民營職業體育俱樂部日益式微已成大勢所趨。楊鳴指導近期直言遼籃作為民營俱樂部在追求球員時很難和國企俱樂部競爭,這番紮心的大實話引發熱議。我看還有不少網友對CBA民營俱樂部的訴苦嗤之以鼻,動輒就說“不想幹就退出,你不幹有的是企業想接盤”雲雲。但我了解的一個現實情況就是,CBA這兩年渴望賣隊的那幾家俱樂部到處詢價卻很難找到接盤俠。
過去,這些CBA民營俱樂部的母集團不少都是從事房地產行業或屬於房地產產業鏈條的一環,貼錢搞體育不僅能提升企業商譽,更重要的能在拿地方麵能有優惠政策或直接獲準開綠燈,所以民企大手筆投資體育充滿幹勁。這幾年經濟下行,各俱樂部母集團都在艱難轉型,已很難給俱樂部大規模輸血,俱樂部需要自我造血獨立求生。
至於“娘家人”地方體育局本身也是清水衙門,全運會年份或許能咬牙開出高額獎金和訓練津貼,其餘年份能給點體彩推廣經費已屬有心。至於“民企玩不轉、讓國企兜底”,不少省份的國企現在也是一門心思聚焦主業,遇到需要履行國企社會責任時也隻肯兜底保民生、保就業,給體育兜底不在這一範疇內。
不僅CBA的民營俱樂部生計日艱,就連運營成本更低的NBL俱樂部也動不動就會消亡。最近,2025年NBL聯賽報名截止,老牌球隊河南男籃果然如此前傳聞那般沒有報名。隨著河南男籃退出,NBL聯賽新賽季隻有9支球隊參賽,其中香港金牛還是特邀球隊,這比NBL參賽隊伍最多的一季(2009年)少了一半球隊。NBL聯賽的俱樂部每隔幾年就消亡一批,如果從2004年開始算起,NBL這些年消失的俱樂部早已超過20家。
NBL球隊大多分布在我國中西部地區,不少都是人口大省,涵蓋了超過6億人口,但卻不足以支撐NBL球隊的持續運營。去年陝西信達因為母公司信達地產的資金鏈緊張而無力參賽,申請保留一年NBL注冊資格,但如今一年期滿,信達男籃依舊無力回歸,信達地產債台高築、債務糾紛起訴書猶如雪花般積壓了一地。這支NBL昔日的冠軍球隊注定也將走上消亡的道路。
河南賒店老酒男籃退出NBL也早就征兆。2024年12月河南省籃協換屆後,河南賒店老酒籃球俱樂部官方賬號發布重磅檄文《十問河南省籃協》,言辭十分激烈。從那時起就傳出消息,賒店老酒未來可能不會繼續投資河南男籃了。河南賒店老酒籃球俱樂部由賒店老酒的母公司南陽永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5%,河南省球類運動中心持股45%。
據我了解,河南省體育局球類中心和河南省籃協此前曾試圖再找一個企業來投資充足俱樂部,從2024年年底到2025年5月接近半年的時間,愣是在省內找不到有實力且願意投資職業體育的企業,大環境之差由此可見一斑。在萬般無奈下,河南省球類中心和省籃協4月底曾來京向中國籃協說明目前的窘況,中國籃協同意河南男籃保留一年的注冊資格,這意味著河南男籃找尋新投資人又多了12個月的時間。
河南有近億人口,河南濟源也是中國籃協授予的全國最早的一批籃球城市之一,每年CBA發布的球員白皮書都顯示,籍貫為河南的CBA球員數量總是高居CBA前二,本賽季河南籍球員有42人之多,僅次於遼寧籍球員(43人)。但人口多並不代表職業體育發達,泱泱中原大地始終無法持續供養一支男子職業籃球俱樂部。
回想當年河南宏力男籃在2003年獲得甲A(CBA的前身)次年的參賽資格時,該隊每年隻有60萬元的讚助費,這點錢用於運營CBA球隊猶如杯水車薪。萬般無奈下,在河南省體育局的協調下,河南宏力男籃被王興江在2004年以800萬元收購,此後以河南仁和男籃的名義征戰CBA。但從2005-06賽季開始,王興江因為和河南省體育局產生矛盾,開始籌劃將球隊搬遷到仁和集團總部山西。因為河南省體育局當初沒有在合同中約定不允許球隊跨省搬遷,2006年9月籃管中心同意河南男籃搬遷到山西並和王興江旗下的NBL球隊山西中宇合並,這就是如今的山西男籃。就此,河南丟掉了自己的CBA參賽資格。
2006年,河南省體育局另建一支河南男籃並開始重新征戰NBL聯賽,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河南缺乏願意持續投資職業籃球的大型企業,俱樂部最早的投資人濟源鋼鐵也在此後退出,賒店老酒則是從2012年投資俱樂部至今。而隨著賒店老酒和河南省籃協產生矛盾選擇不再征戰NBL,河南省短期內難覓接盤俠,這才無奈缺席本賽季的NBL聯賽。
今年NBL聯賽隻有9支球隊參賽,其中8支是中國籃協注冊球隊,除了文一等少數俱樂部資金相對穩定外,不少俱樂部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若能在年底的全運會上幫助本省體育局拿到不錯的名次,或許還能靠獎金續命幾年。即便未來CBA擴軍,就以目前這些NBL俱樂部所展示出的投資實力,短期內在CBA或許隻能吊車尾。
以上就是當前中國職業籃球俱樂部的投資情況。經濟繁榮時,民企燒錢搞體育充滿動力,前些年不少民企的大手筆投入讓國企都咂舌,首鋼當年麵對其他球隊給巴特爾開出的400萬年薪(最終簽約價超過了400萬)明確表示無力匹配。但隨著大環境發生變化,民企戰略收縮、資金鏈日益緊張,國企投資的穩定性優勢得以彰顯。
球迷們固然盼著俱樂部能慷慨投資、持續大手筆引援,但站在整體大環境來看,民企自顧不暇,民營俱樂部式微已不可逆轉。球迷們所謂的什麽“你不願意幹有大把企業等著幹”這類的情緒化表達其實並不符合實際情況,球迷們看看自己身邊的實際情況就已了然,無需過分苛責自己的主隊。如今楊鳴直言民企俱樂部無法和國企俱樂部競爭,希望球迷對遼籃寬容一些,說的其實都大實話。
中國職業籃球屬於大文娛產業的組成部分,大文娛屬於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離不開經濟基礎的築基,至於經濟基礎如何已不言自明。最直觀的一點就是,過去各省的大型企業都出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來大力支持體育,但如今你所熟知的這些大型企業有幾個肯為職業體育掏出真金白銀的?哪怕是那些站在風口上的新興產業的頭部巨鱷,對體育這類高投資低回報、甚至可能長期虧損的不賺錢生意避之都唯恐不及,何來“你不幹大把企業等著幹”一說?
網站聲明:24足球直播提供的部分足球直播,NBA直播,CBA直播,英超直播,亞冠直播等信息轉載於各大門戶網站或媒體報刊,如有侵權,請及時聯係足球直播,香蕉视频网址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1027940號-1